Fo.1

海华杂食店

陈友谅中心向整理

*陈友谅中心向的事件素材整理

*文中大部分描写段是《明朝那些事儿》中摘要的

*「这个筐里的内容为事件」以外的是描写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义军中,很多领袖都没有抵挡住元朝的糖衣炮弹而被招安,只有这个人从头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统治,敢做敢当,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端的是一条好汉。」

「陈友谅,原姓谢,工作是渔民。曾经在县里干过文书,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至正十三年,由于当时徐寿辉已经称帝,元统治者调集几省军队,围剿徐寿辉,他只好率领部队退到了湖北。在徐寿辉的部队中,兄弟义气是为人看重的,但丞相倪文俊偏偏是那个不讲义气的,他深知徐寿辉没有什么才能,而自己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凭什么在徐寿辉手下干活,于是他企图谋权篡位,却被人捅破,只好跑去找陈友谅。」

倪文俊很相信陈友谅,算是他的师父,可他忘了,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陈友谅用八个字形容他便是,心黑手狠,胆大妄为。从他后来的行为来看,确实没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别人把义气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

要分析这个人物,需要从他的童年说起。他本是渔民,而且还是那种最低等的渔民,这种渔民在元代一般不上岸,吃住都在穿船上,村民都不和他们打交道,因为他们身上总有挥之不去的鱼腥味,陈友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从小就饱受别人的歧视、唾骂,以及那种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行动和眼神,是他心中有着深厚的自卑感对他而言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

他努力读书,终于在当地县衙找到了一份写作文书的工作,但这个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尊严,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旧瞧不起,他时常听见的低语声和议论声让他发疯。

原来读书也无法改变自己的身份,在长时间的思考后陈友谅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让别人敬重自己的方法。

往上爬,不断的往上爬,直到那最高的顶点,那些瞧不起我的人最终要在我面前低下头来。于是他参加了徐寿辉的起义军,将矛头对准了发工资给他的元朝。他参加起义的动机明显与那些贫苦农民不同,这动机是一个信号,代表着在陈友谅心中,信义与忠诚的不存在。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权利与地位,是当他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敢在藐视他!

「他杀掉了倪文俊,而下一个就是徐寿辉。」

与陈友谅相比余寿辉就差得太远了,陈友谅每天看见他高高在上地坐在宝座上就来气,这个废物为什么坐在上面,我还要向他请示?当这个念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时,思想中的图谋就将变成行动。

「要除掉徐寿辉很容易,首先是要解决他的那些兄弟,于是不久后,赵普胜意图谋不轨的名义被杀掉了,其他几个一看形势不对也跑掉了」

「陈友谅挟持徐寿辉进攻了朱元璋,徐寿辉实在憋屈,但他不想死,他把权力交给了陈友谅,只是想活下来,但陈友谅没给他这个机会,他不会放过徐寿辉,就这样,他掌权的最大阻碍消失了」

「至正十九年,常遇春攻克池州,打得陈友谅措手不及,军队中被俘三千人,连夜被常遇春杀降。」

陈友谅真的愤怒了,自他从军以来,没有人敢再欺负他,人们在他面前总是畏畏缩缩的,常遇春何许人也,居然敢向自己挑衅!

「于是他大举进攻朱元璋,他的舰队确实有着可怕的实力,在攻击太平的战役中,他一举歼灭三千守军。」

「但他得意忘形,在龙湾中了朱元璋的圈套,被痛打了一顿」

对于陈友谅来说,失败是不能接受的,毕竟,一直以来,他都是成功者,但这次他是彻彻底底的输了。

他更加用心的调教了自己的舰队,制造了一种秘密武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战船。

其中有一个设计,这战船的三层上下之间都有很好的隔音,这个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把人隔绝开,即使上面吃了败仗,下面还是会照样拼命,还能防止泄密,反正要跟我陈友谅走到黑。

如此狠毒,不得不服。

「赵普胜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是讲义气的代表,威望很高,可陈友谅为了权力杀害了他。他打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从士兵们的窃窃私语和议论中,他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但他并不在乎,自己控制了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自己就是最强大的人。变化在人们心中,他们手下的兵也大抵同领导一样,信仰武力,不讲义气。

于是,在他连连取胜的时候,镇守洪都的将领叛变了」

「但这时,陈友谅钻着了一个空档,朱元璋出征去了,他立马带兵开始攻打洪都」

后人一直对于陈友谅的这个决定不解,为什么不直接攻打应天呢?那样朱元璋将腹背受敌不堪一击,陈友谅为什么现成的便宜不捡呢?

这似乎是个很难解释的问题,但我相信在陈友谅那里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陈友谅的性格弱点注定了,他一定会攻打洪都。他是一个心黑手狠的人一直都在背叛和欺骗中生活,对这些东西并不陌生,洪都的投敌对他而言应该并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但从心理学上来说像他这样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被人背叛,对一个人而言,他最厌恶的往往就是他自己所擅长的。

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是这类人的通病。

「但洪都之战打得极为困难,双方都被极大的消耗,最后朱元璋前来支援,两人准备在鄱阳湖展开决战」

这时,陈友谅却陷入沉思。

从自己参加起开始,脑海中似乎就没有信义这两个字,为了走到现在的位置,我杀了很多人。

倪文俊赏识我,提拔我,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杀了他;

赵普胜是个老实人,对我很尊重,把我当兄弟看待,我杀了他;

徐寿辉把权力让给我,只想活下去,我杀了他。

可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是吗?心黑手狠才能取得胜利,因为在你弱小的时候,没有人会可怜你?

我相信我所做的没有错。

为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我不稀罕什么名声,让他们骂我好了,手中的权利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背叛了很多人,他们不再信任我,随时可能背叛我,但只要我拥有最强大的力量,就能控制一切!

终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一定不能输,如果我输了,一切就完了!

我不想再被人唾弃,被人看不起,我要属于我的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开战前张定边的冲锋,直取朱元璋首级,但被常遇春射伤,退出朱元璋水军时,竟无人阻挡。」

「开战前一晚,陈友谅想了个昏招,铁算连环(就是曹操用过的那个),于是不出意外,这一决战,竟百密一疏的在这里出了问题。朱元璋用火攻,顿时所有巨舰陷入一片火海。无力回天了。」

清日浮光跃金,丹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这是平日鄱阳湖的美丽景色,而此时的鄱阳湖却火光映天,血水横流。陈友谅的数十条战舰全部被焚毁,陈友谅明白,他完了。

火光,鲜血与天空映成令人恐惧的红色,这是真正的秋水共长天一色。

「陈友谅召集了将领们,用发红的眼睛看着他们,他得到了情报说朱元璋所在的军舰会被染成白色,他决定最后一搏,孤注一掷。可很狗血的是,朱元璋的许多战舰都被染成了白色。因为昨天的大败,陈友谅的军队本就不支,这下更是惨败。」

陈友谅陷入了绝望,不但是军事上的绝望,也是人生的绝望。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告诉他,只要心黑手狠就能获得一切,但事实就摆在眼前,看上去不堪一击的洪都守了三个月,看上去柔弱不堪的张子明居然不怕死。

    难道我错了?

    不,不可能,这只是意外,我不会错的。

    但是之后的事情,却让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他手下的左右金吾将军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降了朱元璋。

    陈友谅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掩盖了他所有的理智,他下令凡是抓到朱元璋的士兵和将领,就地处决!

    而朱元璋得知此命令后,却下了一道相反的命令,凡是抓到陈友谅军的俘虏,一律好好对待,然后放走。

    这两道命令的发布彻底断送了陈友谅的军心。士兵们对陈友谅极其不满,纷纷逃亡。

    陈友谅在西岸等待了很久,与朱元璋大战三十余天,也没有等到任何机会,相反,他的士兵却是不断地减少,将领们也不再为他效忠。

    八月二十六日,他终于做出了决定:逃跑!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宽阔的湖面,一统天下的梦想和雄心壮志就这样破灭,来时的庞大舰队和六十万军队,如今只剩下败卒残兵。这对于枭雄陈友谅而言,其实并不算什么。兵没有可以再招,舰船可以再造,让他不理解的是,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我不缺乏驾驭手下的谋略,没有妇人之仁;我敢于杀掉所有阻挡我前进的人,而不畏惧人言,这是常人无法做到的;我比所有的人都心黑手狠,为什么会失败?我已经拥有了最强的军队和战争机器,我的部下为什么还会背叛我?

    陈友谅是永远找不到答案的,因为答案就在他的行为模式中,从他杀害自己的兄弟和首领的那一刻开始,他的将领们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准则,那就是:谁有力量,谁更狠毒,谁就能控制一切!仁义、道德、诚信都是不存在的。当这些行为被他的将领们当成人生的信条后,他的军队就成为了千万个狠毒的陈友谅的集合体。一旦陈友谅倒霉,每个人都不会继续效忠于他,而是上去狠狠地踩上一脚,落井下石。

    陈友谅阴险毒辣,他的将领们比他还要阴险毒辣。陈友谅迷信暴力统治一切,他的将领们比他更迷信暴力。

    当他的生存基础——暴力——被人掀翻后,他也就没有任何底牌了,等待他的只有灭亡。

    饱经风霜的张学良曾经用他一生的经历对日本的年轻人说:不要相信暴力,历史已经证明,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我相信,这就是陈友谅失败的根本原因。

    陈友谅率领军队希望能够撤退,他选择的突破口是湖口,但此时的陈友谅不是原来的陈友谅了,他拼死作战,损失惨重,才勉强打开湖口通道。

    此时他才松了一口气。但朱元璋不会放过他。

    朱元璋被陈友谅敲打多年,对他早已深恶痛绝,必置之于死地而后快,故亲自率领十余万大军追来。

    陈友谅闻讯,亲自出来站在船头指挥作战,也就在此时,一支冷箭射来,穿透了他的头颅。

    一切就此结束了。

    不对,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做错了吗?

    陈友谅死后,张定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他将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和陈友谅的尸体抢回,并带回了武昌。



评论(4)

热度(48)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